畢業製作的定位、時程管理與軟硬體整合實現
當初開始畢業製作的時候確實是抱持著焦慮不已的心情,多虧了學長姊們的經驗分享,才有一點點方向。因此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我與組員為期一年的畢業製作Class Corner — 遠距教學輔助設備 ,在前期定義、時程規劃、產品軟硬整合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執行原則,以及我們實際執行的狀況。希望能對學弟妹、即將要進行產品專案的人帶來一點幫助。
本文會針對畢業製作中的幾類重要關係人,亦即你自己、組員、指導老師,和技術夥伴進行說明,希望可以藉此讓各位在為期一年的畢業製作中順利披荊斬棘。

目錄Ch1 清楚的自我定位
1-1. 設立畢製目標
1-2. 找到理想的組員
1-3. 題目發想Ch2 進度掌控&時程規劃
2-1. 時程規劃表
2-2. 以周為單位列出代辦事項
2–3. 可事情總不如想像中順利Ch3 與工程師合作打造軟硬體整合Ch4 小結&建議
在開始之前,想跟大家分享 Scott Belsky — 《混亂的中程》中的兩張圖

如同你過去所經歷的各種活動、專案,畢業製作需要與各種人合作,過程中自然會遭遇各種大小變故,而我認為能夠支撐你持續努力下去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
- 對自己的作品抱持熱情
- 可靠的隊友(或成為自己最可靠的隊友)
Class Corner — 遠距教學輔助設備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143026247/Class-Corner-
設計師|王妤文、林宗誼;指導教授|林銘煌、劉嘉勝、李健佑
技術合作|黃聖譚、黃鈺善、智晶光電、台灣博迪
#榮獲設計獎項: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金點新秀、放視設計大賞…
#媒體報導:中央社、中時新聞網、人間福報…
Ch1. 清楚的自我定位

在開始畢業製作之前,建議各位可以先從「認識自己」開始,透過著手整理作品集,去檢視過去三年的作品風格、種類。進而更了解自己所擅長的事物,以及想成為怎樣的設計師。
1–1. 設立畢製的目標
關於前期的主題與目標設定,可以先確認「自己」對於畢製的目標與想法,再去和組員、老師溝通。不太確定也無妨,在過程中慢慢摸索,總會找到方向的。以下列舉幾個可能的方向給大家參考:

➊ 思考未來工作方向,做一個可當作面試找工作的高完整度作品。
➋ 找到自己擅長、感興趣的領域,將其最大化地表現在作品上。
➌ 做一個純屬好玩的作品,把握學生時期最大的自由。
➍ 以募資、上市為目的,去執行一個包裝、品牌、產品。
➎ 以得獎為目標,參加國內外各大設計競賽。
➤ 不同的目標會直接影響接下來主題的選定和設計的執行方式。我們這組以「完成高完整度的作品」及「比賽獲獎」為目的,因此在主題的設定上有參考IF設計競賽提出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執行上則去參加新一代的產學合作以達到更符合市場需求、技術可行性的產品。※推薦收聽:B&D LAB/設計系.大學生【Eps.54 設計大賞的得獎秘辛】
※推薦文章:畢業製作 2.0
1–2. 找到理想的組員

所謂理想的組員,在蒐集各方意見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要素:
- 想做的主題、方向相同,希望你一生一次的畢業製作,可以做你想做的主題,而不是因為組員的想法而屈就。
- 作息、做事方式類似,同是穩定型/衝刺型選手,應該會讓雙方的這一年過得比較舒適。
- 過去有一起合作過專案,或者可以找有跟對方合作過的人聊聊(可以一起玩樂的人不一定代表能共事)
- 與組員能力互補可以讓彼此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能力相近則可以讓自己跨出舒適圈學習新技能。
➤ 畢製這樣的大型專案,從前期研究、概念發想、造型、建模、影片拍攝剪輯、簡報能力到專案管理,真的會用盡十八般武藝,自認不是全能型選手的我,很慶幸組員跟我的能力相當互補,才能順利走到這裡。
1–3. 題目發想
所選擇的設計媒介(產品、介面,平面、動畫…等)也會影響到主題的訂定,但前後順序沒有一定,可以先確定要用甚麼做,再決定要做甚麼;也可以先確定想討論的議題,再選定設計溝通呈現的方式。
在題目發想上,建議大家可以培養多看新聞的習慣,此處並非指名人的八卦新聞,而是BBC News、中央社、端傳媒等,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國際大風吹,也經常會討論許多有趣、重要的議題。藉由跨足政經、科技、社會文化等產業,進行發散,找到可以切入的議題點。

➤ 我們這組的題目剛開始就很聚焦在某個主題上,但這讓我們有時間透過訪談使用者、利害關係人,並到實際場域進行研究,慢慢把問題跟解決辦法都定義清楚。※推薦文章:《如何發想畢業設計專題的題目學生必懂的「釣魚思考模型」》繼續閱讀|回首頁🏠
Ch2. 進度掌控&時程規劃
2–1. 時程規劃表
呈如上述所說,時程規劃會因為設計類型、目標而有所不同,這張時程表並非在最初的時候就定義完成,很多時候都只能看到眼下一兩個月的發展,而且還不一定能夠順利執行。即使如此,還是推薦大家可以盡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做出一張時程表,將評圖、比賽、展出等重要日子標註上去,在過程中緩慢地推進、更新,去安排每個月的進度。

2–2. 以周為單位列出代辦事項
這是推進自己跟團隊進度的最佳方式,我們會在每周與老師討論後,列出下周的目標,並且分配工作。順帶一提Google Docs和Notion都是相當出色的專案管理工具,可以幫助團隊在合作溝通和執行上更順利。
※參考文章:《四個步驟用Notion做好專案管理,擺脫熬夜宿命、做好你的設計》

2–3. 可事情總不如想像中順利
★★★以下是我們的一些應對方式,供大家參考—
- 預定製作的方向超出能力範圍
➤ 尋求外界資源:找產學廠商、跨系同學進行合作,以學生的身分,你會發現有很多人都非常樂意助你一臂之力,需要培養跨域合作經驗的同學也比你想像中的多。
➤ 轉個彎,你想解決的事情,總不會只有一種解法,如果真的只有一種,而你又做不到,那就交給別人來做吧?
2. 題目發展到瓶頸
➤ 畢製的時間很長,可以多去看看展覽、新聞或書籍,不急著要現在上想出解方,或者也不要害怕跟人聊聊,找你的組員、同學、老師、你設計的對象,總會有點收穫的!
3. 組員突然狀態不好,分配的工作沒有好好執行
➤ 透過刻意聊天,了解對方的狀況、想法、習慣,明白對方怎麼做出選擇的。
➤ 盡可能避免產生「組長、組員」的上下關係,雙方都應該明白這是要共同要努力的事情。
➤ 三明治說話法:(先肯定)謝謝你的努力,(核心建議)不過這裡可以請你修改一下嗎?,(正面結尾)這樣我們的東西一定可以變得更棒!↑參考畢業製作《美日化妝包》、《HOMEET》畢製分享會簡報以我們自己的經驗來說,這一年都有好好把控自己的身心健康。但為預防此事發生,可以在排進度時,將完成的時間提早到Deadline的前幾天,讓自己還有一點轉圜的餘地。
4. 該如何往外探索可運用的資源
➤ 大學期間玩社團、參加活動所累積的人脈就是最好的資源。
➤ 可以鍛鍊一下自己的公關、肉搜能力,找到相關領域的權威、網紅,有禮貌的寫信問問他們的意見,其實這樣的人通常都相當樂於提供協助。
➤ 我們參加新一代的產學合作,廠商、設研院都是相當得力的夥伴。
5. 怎麼設計老師就是剛好不認同QAQ

(感謝由本組的畢製指導劉嘉勝老師提供其指導畢業製作一年來所得出的見解。)➤ 溝通彼此的想法,理解對方不認同的原因,可能是題目過於龐大或是狹隘導致一年可能無法完成,可能是資源或師生的能力限制,也有可能是方向錯誤。
➤ 經由專家訪談修正設計方向(指導老師畢竟也不是萬能)。
➤ 「太容易放棄」有時也是老師不認同的原因,深耕一個主題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但因一時的碰壁就輕易跳到另一個主題,可能會讓認知的混亂感增加。
➤ 堅持下去,畢業製作畢竟是自己的人生課題,老師也只是輔助角色,設計可以發展的象限很多,多做多嘗試一定可以玩出很多不同變化。繼續閱讀|回首頁🏠
Ch3. 與工程師合作打造軟硬體整合產品

在訂定初始的設計概念後,我們找到兩位軟、硬體工程師進行合作,與他們討論技術的可行性,並進行反覆的修改,在溝通上是最具挑戰的部分,因為不了解他們可以做到的技術,以及他們所需的資訊,因此耗時相當長。以下是我們經過的歷程。
#顧客旅程地圖 CJM
在設計師完成前期研究、使用者訪談、產品功能發想後,我們歸納出一張使用流程圖,作為最前期與組員、老師溝通的媒介,用以檢視設計的合理性。

#功能流程圖
確認概念後,我們嘗試將各項功能進行拆解,整理成一張對應各種功能的流程圖。也在此特別推薦使用Figma製作原型展示功能,可以實際模擬介面運行的狀況,更有效地跟工程師溝通。


#功能素材對應表
確保兩邊技術都可行後,我們著手開始準備介面所需的素材,最終完成各素材與功能對應的圖表,軟、硬體工程師後續也依照這份表格進行合作溝通。

繼續閱讀|回首頁🏠
Ch4. 小結&建議
以下是我和我的組員在這一年的泥沼掙扎後得出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保持身心的健康
畢業製作很像是一場馬拉松,每個人都跑在自己的道路上,依照自己的經驗去調整步伐和呼吸的節奏。正因為這趟旅程之漫長,並不是你用盡全力衝刺百米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有意識地讓自己停下來休息、找到情緒低落時抒發的出口,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遭遇挫折時,可以跟組員找個共同的小嗜好,一起去咖啡店工作、吃個甜點、來趟小旅行;抑或是找到信任的指導老師、朋友聊聊,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多爭取其他學習的機會
希望除了畢業製作以外,你也可以把握大學的最後一年做一些其他想做的事情。我自己在這年擔任了畢籌的總召、學習程式語言;組員則是去設計工作室實習,了解設計職場的狀況,在過程中有機會見識到更多東西,甚至能夠學以致用在畢製上,順便讓自己累積經驗以利於往後的求職。
#『不要把成就感建立在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物上。』
過程中,可能會聽到許多質疑自己的聲音,可以選擇性地聆聽甚麼對自己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並好好檢視哪裡出了問題、下一步該怎麼做。不需要過度的苛責自己。
#放輕鬆啦!
希望這篇文章是真的可以讓你更勇敢的面對接下來未知的一年,而不是感到更焦慮XD。
畢業製作是一個龐大的專案,同時每一次評圖,都可以感受到同儕的壓力…。但請記得,不會有人因為你的一件作品去定義你的成敗,一個作品的價值也不全然是由得獎與否決定。只要在這一年能依照自己的步調慢慢前進,找到想要努力的方向,就很棒了!加油!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喜歡,歡迎在下方幫我拍手(最多可以拍50下),你的鼓勵讓我更有動力😊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跟我交流!我的Podcast: B&D Lab / 設計系·大學生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bnd_lab?igshid=YmMyMTA2M2Y=